日期:2012/3/29 15:22:25 已经有3456
人浏览此信息
设计风格不同的墓碑 给他们英雄般的礼遇
器官捐赠者的墓园
它,坐落在一个偏僻的山顶,为捐赠者带来免费的归宿,让亲人能在现实中再见彼此
开栏语>>>
丝雨纷飞,又见清明。这是一个追思的日子,飘落的细雨,洗不尽墓志铭上那镌刻的当年。我们有太多的记忆需要去搜寻,有太多的感动需要去触摸。
但,除了亲朋,也许有些记忆、有些感动,正被我们所忽略:比如,那些遗体和器官的捐献者们,捐体救人同捐义,可义举之后是否有人凭吊?
今起,本报推出“清明·感动”主题报道,与你一起关注那些或正被忽略的清明记忆。 (肖小波)
这里是捐赠者的墓地,静谧空灵
天地圣苑也还会继续为遗体(器官)捐献者提供免费殡仪服务,无限量提供墓位、设计风格不同的墓碑。
他们是遗体捐赠者,亦是平民英雄
“你一辈子都在帮人,我不会让你失望的。”
器官捐赠者,常常见诸媒体,与他们捐赠那一刹那的美谈相比,其身后事却鲜为人知。对于一个捐赠遗体的死者来说,其家属不得不面临一种尴尬,清明时节,何处话离愁?你可以想象吗,亲人在保存他遗体的福尔马林罐前祭奠的场景。不要让这些致死仍展现人类博爱精神的灵魂委屈,于是,在成都龙泉驿,一块空地上正打造着一片安静的陵园,为那些遗体(器官)捐献者承担百年后的追思。
名为梨园村的桃花深处
山脚下已经是成片的公墓,黑色的碑延伸在山间。
与山脚的公墓不同,山顶的墓地远远不够成熟,甚至还没有像样的路,枯黄的茅草没过了膝盖,砍柴的村民用脚走出一条小道。
庞大的金龙山公墓就坐落在龙泉万兴乡梨园村,说是梨园,其实更多的还是桃树,万兴乡是龙泉最偏远的乡,而梨园村又是万兴最偏远的村。在龙泉山上问路,路边卖柚子的老人说“顺着这条路一直开就到了”,但他手指的终点却是我们来的方向——山路的弯道绕了个360度的弯,延伸到桃花深处。
好不容易来到山顶,工作人员李洁领着我们来到一片开凿不久的红土地,说道:“这里就是遗体捐献者纪念园的雏形。”现在,这里还“房客”寥寥。
11岁的詹泓雨——四川最小的器官捐献者,会是这里的第一位入住者,她造型特别的墓碑已经设计完成,即将运达。
别让捐赠者无处重逢
与入住这里的客人一样,这个纪念园本身也有一段故事。
远在1989年,雅安老人曾文甫决定去世后将遗体捐献给医学院校,供学生解剖学习。在这个决定的16年后,89岁的曾文甫于2005年逝世。被媒体称为中国第一位通过公证捐献遗体的老人。
这本身让人肃然起敬,但从事殡仪行业的蒋林却在电视中看到这样的画面:老人的灵车缓缓启动,从雅安驶向成都,儿女们追在车后不停拍打车门,痛哭。蒋林想,彼时的家属或者有双倍的悲伤,因为老人整个遗体都捐赠了,待到清明时,家人何处寄哀思?“很残忍,生离死别后,连烧香的地方都没有。”蒋林说,中国人追求入土为安,老人愿意将躯体留作后人研究,是平民英雄,但后事相比太苍凉。
让这些英雄的生命受到礼遇,这是一个问题。
不过,当时的蒋林也只能从电视中看到这样的捐献者,所做的也只能是“立志”。直到去年,媒体集中报道北川脑死亡者吴国详捐献器官,蒋林才真正行动起来。
每一个的墓碑都不相同
作为金龙山公墓的承包者、天地圣苑殡仪馆的老板,蒋林在为吴国详做完殡仪服务后,器官捐献者的家人提出要把骨灰带回北川。
于是,蒋林希望在“纪念园里建成吴国详的衣冠冢。”或者,这其中难免会被人发掘出一些商业元素。
但至少,对陈红梅、吴国详、詹泓雨、周基础等5位器官捐献者来说,蒋林为他们提供的都是免费殡仪服务。
他们中,有家属希望亲人尽早入土为安,蒋林就安排提前将其骨灰安葬在纪念园里;有的愿意带回老家,那纪念园则会建成衣冠冢。
而未来,天地圣苑也还会继续为遗体(器官)捐献者提供免费殡仪服务,无限量提供墓位、设计风格不同的墓碑。
天府早报 记者:曾卓琳 毛逸 摄影:方炜
文章来源《天府早报》及报道地址:
http://www.morning.sc.cn/new/html/tfzb/20120329/tfzb563856.html
天地圣苑缅怀器官捐献者思忆集追思专题:
天地圣苑缅怀小泓雨(詹泓雨)小朋友专题请进:
http://www.siyiji.cn/special/2011/10/zhy/
天地圣苑缅怀北川好人吴国详专题请进:
http://www.siyiji.cn/special/2011/08/wgx2/
天地圣苑缅怀陈红梅女士专题请进:
http://www.siyiji.cn/special/2012/02/chm/
天地圣苑缅怀周基础老先生专题请进:
http://www.siyiji.cn/special/2012/03/zjc/